搜索
登录/注册

生命守护者“救在身边”

黄埔区平安促进会
黄埔区平安促进会 2024-07-24
收藏
分享

近日,网上关于心肺复苏、AED急救普及的新闻讨论热烈。特别是最近几个案例。一如中国青年羽毛球队17岁男单主力张志杰在印尼日惹参加2024年亚洲青年羽毛球锦标赛混合团体小组赛时倒地晕倒,因赛场医疗团队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AED或CPR急救,导致院前抢救“黄金四分钟”流逝,从而导致送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再如7月8日南都报道的广州一男子晨跑时突发疾病倒地,心脏骤停,在危急时刻,被上班途中的民警和市民接力进行生死8分钟心肺复苏按压,为院前急救争取了时间,安全救回了一条生命。……他们大多是因为心源性疾病导致心脏骤停。

据了解,我国每年约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即每分钟约有一个人死于心源性猝死,据相关研究显示,小于40岁的人群占其中40%左右。心血管疾病占居民死因首位,近年来发病率高增,且逐渐趋于年轻化,在年轻群体中推广高质量CPR与AED急救技术成为了迫切需求。

普及急救知识,锻炼急救技能,打通社区急救最后一公里。7月19日晚,黄埔区平安促进会结合黄埔区第五届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救在身边”公益急救培训项目内容需求和培训计划,联合黄埔街道团工委、黄埔区图书馆花园分馆在黄埔花园分馆开展了CPR(心肺复苏术)与AED(体外除颤器)急救技术专题培训,吸引了40余名社区青年积极参与。本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全国首位拥有五个急救专业证书、拥有17年专业急救培训资深讲师、广州学安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蔡迎怡进行授课。

“黄金四分钟”是指当患者出现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干预得越早存活率越高。如果心跳、呼吸停止的时间超过了4—6分钟,脑组织就会发生不可逆的损害。即便抢救过来,也很容易留下后遗症,如轻者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重者甚至变成植物人。当然还有介于两者之间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会给患者造成永久性的伤害。大量实践表明,4分钟内实施标准心肺复苏者存活率近50%,随着时间的延长,存活率降低,4—6分钟开始复苏者存活率约10%,超过6分钟者存活率仅达4%,10分钟以上开始复苏者存活可能性极小。在心脏骤停发生的“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往往是救命的关键。接下来让我们跟着蔡老师一起来学习高质量的CPR与AED急救技术吧!

蔡老师采用“理论+实操+考核”多形式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享和互动讨论,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成人生存链、讲授CPR(心肺复苏)、AED(体外除颤器)的类型与使用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以及注意事项。

实操练习中,授课老师运用模型现场演示正确的心肺按压方法,包括按压位置、手法、频率和深度,详细地将动作要领分解到位。

“老师,如果急救时没能把人救回来,或者是做CPR时造成受助人损伤怎么办?”“根据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84条: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现场实施CPR流程:评估环境安全、判断意识、摆放体位、判断呼吸、高声呼救(启动EMS系统)、胸外按压、检查并清除口腔异物、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若不熟练可单纯胸外按压)、重复检查。

AED的使用可总结为开机后“听它说,跟它做”:开机后根据语音提示操作;按图示贴电极片(确保受助者身体表面干爽,如胸毛浓密需剃除再贴片);将电极片与AED主机连接分析心率(分析心率时不要触碰受助者);根据语音提示电击除颤(需确保无人接触受助者再按电击键)。你学会了吗?

为了检验学习效果,老师对学员进行现场提问。“CPR能不能用于有心跳、有意识的人身上?”“不能,只能用于“三无”人员,即无呼吸、无心跳、无意识。”“掐人中有没有用?”“没有用,掐人中相当于拍肩膀。”问答环节后,全体学员进行分组实操训练,老师一对一辅导,力争每个动作、姿势和力度都规范标准。

 通过本次专题培训,学员通过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学习了如何正确判断患者状况、进行CPR操作以及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为突发意外的病人争取珍贵的“黄金4分钟”。

项目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黄埔区平安促进会已在多个社区成功举办六期“救在身边”公益急救培训专题活动,惠及人数超过180名,显著提升了辖区居民的急救技能与应急处理能力。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增强了社区居民自救互救的能力,更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添砖加瓦,共同织密生命安全的防护网。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益加壹平台立场
0
登录
后参与评论 (请友善发言)
0/500
评论区
账号密码登录
未注册用户手机验证登录默认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