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让徐州绿色底蕴更深厚
- 益加壹
- 2024-02-20
近年来,徐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成效明显,目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8%,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达97%,生活垃圾实现“零填埋”,危险废物全量安全处置。2023年“无废城市”建设48项考核指标达标、14项体系任务及10项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城市绿色底蕴更加深厚,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制度保障、治理体系更加完善
徐州把“无废城市”建设与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区域样板、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紧密结合,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
《徐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徐州市快递业促进条例》先后施行,同《徐州市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条例》《徐州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等一起构成“无废城市”建设制度保障。
编制《徐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部署实施产业绿色提质、节能降碳增效、能源低碳转型、城乡建设达峰、交通运输低碳、科技创新引领、碳汇能力提升、绿色低碳全民等八大行动。
以绿色工厂培育为抓手推进绿色体系建设。6家企业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企业获批“江苏省绿色工厂”,徐州高新区同时入围国家级和省级“绿色工厂”园区,入围数量创历史新高。18家污泥利用处置单位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污泥转移、利用处置全部实行联单制。
将绿色矿山建成率、新设矿山建设要求以及规划建设绿色矿山等内容纳入《徐州市矿山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新增2座省级绿色矿山。
处置能力、利用水平持续提升
徐州市2653家产废企业纳入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重点监管单位100%完成管理计划系统申报和备案管理。评估302家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情况,达标率98.3%。建立活性炭“智换炭”智慧监管平台,以“二维码”为载体,将全市活性炭吸附设施纳入平台。建成6家危险废物集中收集单位,有效解决小量产废企业危废处置难题。目前,徐州市危废处置能力达36.9381万吨/年,综合利用能力达141.246万吨/年及钢桶30万只/年,收集能力达38.91万吨/年,利用处置危废类别涵盖41类420种,危废利用处置能力基本满足本地处置需求。

建设秸秆收储中心及临时收储站点1300余处,其中3000吨以上规模化收储利用企业72家,徐州市秸秆收储能力达150万吨。秸秆收储运体系覆盖全市所有涉农街道办事处。2023年徐州市秸秆产生量633万吨,可收集量为517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以上;建成村级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4550个、镇级收贮站125个和县级收贮中心8个,回收处理农药包装废弃物118.92吨;建成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23家,设计处理能力近20万吨/月。

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徐州市新增生活垃圾“四分类”小区256个,新建垃圾分类定点收集厢房4036处。市区1800余个居住区建成5000余个分类收集房、1000余个可回收物智能收集箱,完成518个收集房升级改造、3000余个收集房便民化微改造。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保持100%,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41%。引导快递企业对电商快递原装直发,电商快递不再二次包装比例保持98%以上。推进过度包装和塑料污染两项治理,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数量超800万件,累计回收复用质量完好的瓦楞纸箱超660万个。
月星环球港、贾汪吾悦广场等5家商业综合体申报国家级绿色商场。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市区基本形成“4+8+85”三级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网络节点。截至2023年底,徐州市共有营业性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车1738辆,较2020年增长2758.7%。
建成各类“无废细胞”252个,“无废机关”14个、“无废景区”2个、“无废公园”10个、“无废小区”13个、“无废工地”10个、“无废医院”14个、“无废商超”11个、“无废学校”21个、“无废家庭”157个。
2024年,徐州市将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强化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推进“无废城市”高质量建设。
徐州市生态环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