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建光:志愿服务项目的主流价值与特色亮点
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创新与发展越来越重视,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到很多省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以及文旅志愿服务项目评审、科技志愿服务项目评审、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评审、助残志愿服务项目评审等等,都非常值得关注。我们在各地参与辅导和评审的时候,发现如何做好志愿服务项目“主流价值”与“特色亮点”相结合,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主流价值”是党和国家的要求,在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色亮点”是志愿组织的需求,在开展志愿服务的时候不断探索创新,形成鲜明的特色,增强服务的实效,打造项目的品牌。
不少志愿组织在“主流价值”与“特色亮点”相结合方面遇到困难,或者简简单单的宣讲宣传,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或者埋头做一件、两件实际的关爱服务,比较平淡、缺乏影响。我们认为,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不能将“主流价值”与“特色亮点”做成“两张皮”,各顾各的或者生搬硬套。科学有效的做法就是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主流价值”引领志愿服务提高境界和水平,以“特色亮点”促进志愿服务突出效果、获得发展。为此,我们结合各地的志愿服务案例,详细介绍“六个聚焦”的方法,探寻实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路径。
01 思想引领与聚焦服务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志愿服务,在做好关爱扶助、治理创新服务的同时,还要发挥弘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传播新时代新思想的积极作用。一方面要有思想理论宣传普及的功能,另一方面要聚焦需求做好服务,这就要求志愿者善于思考、敢于创新,探索出越来越多富有实效的方式方法。我在全国各地讲课的时候,经常介绍贵州省龙里县的案例,即“山歌伴飞新思想、萤火虫党员志愿服务、大比武群众参与乡村振兴”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三个品牌。
其中“山歌伴飞新思想”就不断发展,形成“五步曲”:
一是传颂学习金句,用山歌等通俗形式面向村寨群众传播新思想的内容。
二是演绎党的政策,将新时代共产党关爱帮助乡村群众的政策,用山歌通俗演绎和宣传。
三是介绍惠民政策,即鼓励县直各部门,如文化局、教育局、民政局、科技局、农业局等,将中央、省、市制定本领域惠民政策措施的关键条文,每次挑选一两条编成山歌进行传唱,让山区群众了解和共享。
四是倾诉百姓心声,即村村寨寨的群众将自己对新时代生活的期望和追求唱出来、传出去。
五是展现奋斗业绩,即干部群众将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尤其是五年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可喜变化进行演绎歌唱,让广大老百姓感受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果。记得2020年初,有一次我在龙里县调查的时候,前往山区镇村的路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用手机放了一首苗族山歌给我听。因为是苗族语言,我听不懂,副部长就一句一句翻译。山歌内容是介绍例如一位山区农村贫困家庭的少数民族儿童,上学的时候享受的党和国家关心支持优惠政策。如免学费是几十元,免杂费是几十元,免费午餐是补贴几元,体检、看病等补贴几元,以及少数民族、贫困家庭还可以获得减免多少元、补贴多少元等等。这些条文和数字非常细致、非常清晰。
宣传部副部长告诉我,针对山区村寨群众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时候,如果仅仅是讲大道理、大口号,群众不会关心,也记不住。如果结合群众日常生活需要进行细化和解释,群众就特别关心,也记得很清楚。因此,我们认为志愿服务项目将主流价值与把握焦点相结合,尤其是抓住民生需求、针对群众期盼,进行宣传普及,开展关爱服务,就能够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02 价值导向与聚焦效果
在开展志愿服务、关爱帮助群众的过程中,还要更好地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即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二十四字”内容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过去一段时间,有些宣传比较简单生硬,如大街小巷全部都是印有“二十四字”的宣传口号,群众看到就觉得太简单、太枯燥,留不下印象。进入新时代,在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丰富传播途径的同时,志愿服务项目也能够发挥很好的传播作用。
如北京市海淀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时候,就特别重视发挥“特殊村史馆”的作用。几乎每个省市、县镇都有很多“村史馆”,但是海淀区这个是“中关村村史馆”,将建国七十多年来党的科学政策以及科学事业发展,将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关村科技创新历程以及高新技术发展等,用“村史馆”的集中展示和演绎介绍,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感染、获得教育,真真正正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相关内容牢记在心里。
其中,“特楼灯光”是最打动人,也最有教育效果的展示。在中关村,有三栋被列为市级历史建筑的居民楼——中关村特级专家楼(简称特楼)。特楼里曾经居住过60多位中国科技领域的“脊梁”。他们中有32位是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有6位是“两弹一星”的功勋奖章获得者。从20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这些“特楼”夜晚的灯光都是亮到半夜甚至通宵,科学家们通宵达旦、夜以继日,为发展中国的科学事业,为促进中国的发展强盛,奉献毕生的心血和精力。这些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写照。
我在参观“中关村村史馆”的时候,又联想到另外一个来自边疆的故事。去年我应邀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四个地市州讲课和调查,其中到和田地区参观了“王蔚事迹陈列馆”,作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林专业毕业生,他响应党的号召进疆工作,一辈子、几十年、每年、每月、每天都在茫茫沙漠中跋涉,为和田各民族群众寻找水源、建设水渠。1991年,他因病去世之前写下一首诗,最后两句“踏遍昆仑四十载,只为团结幸福水”特别感动人。为了汉族、维吾尔族以及其他民族群众的生活需要、幸福追求,王蔚同志奉献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也是非常生动地体现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因此,在志愿服务项目中,不是浅显地展示核心价值观内容,而是要通过丰富的案例故事、丰富的服务活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巨大能量,激励党员干部、城乡群众奉献奋斗、建功立业。
03 激励参与与聚焦共享
中国式现代化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志愿服务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也要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探索多渠道、多领域吸引和激励人民群众参与民主协商、参与共建共享的方式方法。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要积极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发展,探索和实施更多有效的项目。
我们调查的时候发现,新疆博州精河县红星街道,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区治理的需要,积极开展“红星绣花针”志愿服务系列项目;采取“1+1+1+X”的方式,即党员+志愿者+群众+丰富服务活动,在关心帮助各民族群众,吸引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成效。如今,形成红星亮灯人、红星暖家园、红星甜心窝、红星中国节、红星向阳花、闪闪小红星、红星义警队等系列特色项目,吸引汉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的群众参与,在服务与活动中增进团结、共建共享。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西方民主的最大区别,就是更加注重实质性的民主,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所以,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途径,激励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有收获,在参与中有提升,就真正具有良好成效。
04 友爱奉献与聚焦惠民
志愿者和志愿组织要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开展丰富多样服务项目的时候,广泛倡导友爱互助、共同发展的理念。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志愿者的奉献要针对群众的需要、能满足群众的需求,而不是“自得其乐、自娱自乐”。
我们在河南省兰考县讲课和调查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一懂两爱”的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就非常好地传承焦裕禄精神,彰显科技人员的奉献友爱精神。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焦裕禄同志临危受命,来到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面对的就是年年黄河水泛滥,盐碱地成片,粮食和果菜颗粒无收,群众年年“扒火车逃荒”的状况。焦裕禄忍受肝病的折磨和疼痛,日日夜夜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寻找治理盐碱地、保障人民生活的途径。在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特别是老农民的建议,抓住“泡桐挡风沙、深垦治盐碱”的科学方法,为改变兰考县贫穷落后面貌奠定基础。
如今,科技志愿者传承焦裕禄精神,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一懂两爱”品格,在工作之外的业余时间深入乡村社区,为老百姓的粮食生产、果菜生产提供精心指导、精细帮助,切实提高农村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因此,这个“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项目受到广大农村的农民欢迎,也引起各级党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成为远近闻名、影响广泛的品牌项目。可见,为人民而奉献、为社会献爱心,就是志愿者开展服务项目的最主要动机,要在服务过程中产生最好的效益。
05 快乐体验与聚焦育人
志愿服务项目尤其是青少年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要有“助人”与“育人”双功能,即引导青少年在快乐服务、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获得自我体验、自我教育,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人。中山市第二中学策划和实施的“公交美丽人”志愿服务项目,就发挥了很好的功能。
中山二中原来是“中山市农业学校”,地处比较偏远的黄圃镇山区,改制为市属普通中学之后,就招收来自全市各个镇区的学生。因此,学生每周星期五下午放学、星期天下午返校就面临难题。几千名学生分别搭乘不同的公交车到远途,辗转多次换乘才能够回到家里。中山二中的校党委基于“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积极争取市公交公司在周五下午、周日下午开设“公交专线”,定点运送数千名学生往返20多个镇区及其村居。这时候,中学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就发起“公交美丽人”志愿服务活动,招收学生志愿者为安全乘车、车上关爱等提供服务。中学生踊跃报名,组成专门的服务队伍,开展“美丽引导人、美丽安全人、美丽关爱人、美丽分享人”等志愿服务。
“美丽引导人”是志愿者引导不同年级、不同镇区的学生有序到指定的位置等候乘车。“美丽安全人”是志愿者在候车和乘车过程中引导中学生遵守安全规则,保障安全有序。“美丽关爱人”是志愿者针对乘车过程中出现困难的同学,包括晕车呕吐,以及例假疼痛等等,提供关怀和帮助。“美丽分享人”是在漫长时间乘车回家的途中,志愿者向中学生讲述红色故事、励志故事、家乡故事、身边故事等等,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如今,“美丽公交人”志愿服务成为中山市的一个亮丽品牌,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可见,开展志愿服务项目既要满足参与的需求、满足助人的需求,还要满足提高思想认识、促进成长成才的要求。
06 爱国教育与聚焦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志愿服务,要在倡导和推广关爱服务的同时,弘扬爱国主义、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过去一段时间,有些地方、有些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今,很多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在新颖活泼的服务中融合爱国教育、弘扬爱国精神,逐渐取得可喜的效果。
广东医科大学学生志愿者,在坚持每周升国旗的同时,组建“国旗护卫队”,传播和推广“国旗文化”,提升大众对国旗的自豪感、对国家的自豪感。从最初的在大学校园进行国旗文化传播,到应邀在东莞市、湛江市的中小学开展国旗文化教育,再到应邀与香港、澳门的大中小学交流国旗文化的培养和升华。该项目初期申报的时候取名“国旗耀莞邑”,意思是国旗文化在东莞市各镇街的传播推广(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学生志愿者队伍实施)。
后来,我们了解这个项目在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地市的广泛影响之后,就建议更名为“国旗飘扬——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爱国文化传播行动”。如此,“国旗飘扬”项目的爱国主义教育特色,以及对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影响力凸显出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我们从这个志愿服务项目的诞生、发展、更名、提升等过程可以看到,爱国主义与创新活跃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有爱国主义的引导和激励,有创新思维的活跃与魅力,就能够将志愿服务项目做得更好,更有社会影响力。
07 志愿服务项目策划思路
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中,要解决好主流价值与特色亮点之间“两张皮”“相脱离”的问题,达到“六个聚焦”的效果,就要练好基本功、提高创造力。为此,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领会思想理论。从学习领会毛泽东思想,到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再到学习领会习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都要认真学习、善于领会,既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不知所云。我们认为,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原著、把握原汁原味,另一方面要善于结合实际、把握突出要素。如认真学习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特征,就要与干部群众创造的很多经验,志愿组织创造的很多项目进行结合,寻找有机融入、相互促进的因素,就能够更好的理解和实施。
第二、善于寻找关键要素。思想理论、主流价值的元素非常多,志愿者和志愿组织在策划服务项目的时候,不能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把握一到两个与本项目密切相关的要素,深入理解、融会贯通,从而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意义,丰富志愿服务项目的内容,就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第三、力求结合项目特点。做好主流价值与特色亮点的结合,就是要将思想理论、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与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地点、实施对象、实施进程、实施效果进行深度结合。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思想理论对项目创新的指导作用,也能够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项目对科学理论的丰富作用。
第四、不断推进融合创新。志愿者和志愿组织不是机械宣传主流价值,而是要用创新的思维,将思想理论、核心价值观的要素,与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相结合,探寻创新性的志愿服务传播普及途径。
例如,我们在天津市调查研究的时候,特别是到朝阳里社区与干部群众、志愿者骨干交流的时候,发现老百姓的参与热情,老百姓的创造热情,老百姓的共享热情,是非常突出、非常明显的。这种特色恰恰是符合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求,符合文明实践强调群众的参与和共享的要求。
因此,我们与天津市文明办、和平区宣传部、朝阳里社区党委一起,策划“百姓实践、百姓志愿、百姓美好生活”的特色亮点,促进“百姓三好”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发展壮大、发挥作用。这个案例,就是非常典型的将主流价值与特色亮点有机结合,让每一个地方都闪耀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光芒。所以,各地区的志愿者和志愿组织都应该在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和本组织的特点,不断创造志愿服务项目的特色亮点。
作者介绍
谭建光(1960年10月——),教授,广东省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荣誉会长。历任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第二届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理事、第一届广东省志愿者联合会副会长、广东省团校(广东青年政治学院)志愿服务研究中心主任等。
来源:社志会

- 后参与评论 (请友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