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彩助残丨春日康园,青团飘香
七彩助残课程4.0残障人士康复就业项目以黄埔区17个街道康园工疗站约300名智力残疾、精神残疾类型的残障人士为服务对象,整合政府+残联+公益性社会资源,打造社会化助残服务体系。项目由社工动员社区资源,以各社区内部的志愿者为服务主体,通过开展七彩课堂服务,从内涵式增能、外生性赋能两个层次构建残障人士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服务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

艾草碧绿,青团飘香,在清明节来临之际,4月1日、3日,广州市黄埔区惠民社会服务中心社工、志愿者分别前往大沙街、鱼珠街、文冲街、长洲街4个街道康园工疗站开展七彩助残课程4.0残障人士康复就业项目活动——紫色课堂,教授学员生活技能,制作青团


开始动手制作青团之前,志愿者给大家详细介绍了清明的传统习俗、青团的历史渊源。对清明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学员戴上一次性手套,准备开始青团的制作。“今天我们要用到的材料有艾草粉、糯米粉......”一部分学员负责揉面团,另一部分学员则忙着将肉松蛋黄和紫薯馅料分成大小适中的小块。志愿者们耐心地指导学员如何将馅料包入青团皮中,手把手帮助学员们完成青团的制作,确保青团封口严实,不会在蒸煮过程中破裂。“这个青团蒸出来一定好吃!”“艾草的味道好香啊。”不一会儿,一个个圆滚滚的青团便展现在眼前,学员们看着亲手制作的圆滚滚的青团充满了成就感。

垫上蒸笼纸,将青团放入蒸锅,水开上锅蒸,在等待青团出锅的过程中,学员们充满期待,不时地观察着蒸锅中的变化。随着蒸锅的盖子被揭开,淡淡的糯香弥漫开来,碧绿的青团新鲜出炉。学员们纷纷品尝,赞不绝口。活动结束后,学员们精心将青团打包好,准备带回家与家人分享。

清明节,是一个缅怀先人、传承文化的时刻,而制作青团,更是这个时节里不可或缺的传统习俗。学员们在活动中学会了制作青团,品尝了春天的味道,感受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更加热爱生活。

- 后参与评论 (请友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