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连心桥” 托起“共富梦”粤桂协作助推河池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完善协作机制
密切沟通对接
统筹助残共兴有高度
深圳、河池两市全面贯彻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为主线,把残疾人工作平等、融合、共享的价值导向和新时期深河协作双向奔赴、协同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起来,坚持做到一盘棋统筹,一体化推进。在深圳、河池双方残联部门签订帮扶协议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对接互动联络机制,搭建全方位沟通平台,进一步凝聚协作双方共识。积极协调推动广东省,深圳市及河池各级残联部门开展调研对接活动45次以上,聚焦残疾人民生福祉和多层次、多样化发展需要,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人才交流、技能培训等重点领域,谋划落实以项目建设抓特色、多种服务见实效、多渠道筹集资金助发展的帮扶措施,促进残疾人协作向基层不断延伸,努力画好共富同心圆。
发挥主体作用
强化内生驱动
保障就业增收有力度
始终把尊重残疾人首创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贯穿于粤桂残疾人协作工作的全过程,用好用活深圳市各级帮扶资金355.44万元,将“扶志”与“扶技”相结合,通过产业帮扶和技能培训,持续拓宽残疾人稳定增收致富渠道,帮助贫困残疾人家庭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同时以点带面促进形成理解、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如:罗城县实施“五个牧羊人”项目,成立乔善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投入49.6万元建设山羊养殖基地并带动40名残疾人就业。目前实现销售山羊200只,销售收入20万元,帮助残疾人人均增收1500元。凤山县实施“五个养猪人”项目,投入40多万元建设养殖场地并带动当地50名残疾人就业。目前销售100多头本地黑山猪,帮助残疾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巴马县投入6万元组织40名农村困难残疾人开展中西式面点技术培训,扶持困难残疾人就业创业,提高残疾人技能助残增收水平。环江、都安、大化三县建立“苏绣工坊”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为残疾人提供职业培训、就业咨询、职业指导等“一条龙”就业服务,探索残疾人灵活就业全周期培训,拓宽残疾人创收空间。累计招收培训残疾人学员119人,辐射带动近500户残疾人家庭稳定增加收入。
汇聚各方合力
坚持精准服务
彰显关心关爱有温度
聚焦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广泛引导和推动深圳多家爱心企业、社会团体常态化开展公益活动,通过提供诊疗服务、康复救助资金、康复辅助器具和开展康复实践技术培训等善行义举,帮助残疾人增强自理和融入社会的能力,以共治共促加快提升基层残疾人服务规范化水平,让协作地区残疾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大化县从残疾人需求出发,利用宝安区帮扶大化县残疾人资金25万元购买电动轮椅、护理床、裸足矫形器、高靠背轮椅等残疾人辅助器具共76件,解决76名残疾人个性化辅具之“急”,用实际行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最需要关爱的群众心中。罗城县积极对接深圳市龙华区民政局(残联)、深圳市雨燕残疾人关爱事业发展中心,组织肢体矫形与重建专家团队开展残障者肢体矫形与重建义诊与救治工作,通过线上线下义诊服务、康复锻炼指导等方式为215名残疾朋友提供诊疗帮助并进行康复指导,资助13名肢残人员进行手术,极大帮助残疾人改善参与社会生活的自身条件,营造良好社会助残氛围;实施“护苗工程”特教学校帮扶项目,由龙华区民政局协调向罗城深圳特殊学校捐助电脑、电子设备、学生服装等价值约15万元的物资。深圳海纳特教集团选派4名教师轮流支教3个月,给学校捐赠学生床架、被褥等价值1.75万元的物资,在“六一”儿童节还向特教学生赠送礼物71份价值约0.4万元,暖心助力学生圆梦“微心愿”。
(来源:深圳新闻网)

- 后参与评论 (请友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