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丨食品安全校园行,走进迎龙小学共学“舌尖上的安全”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显示,从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重庆市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共报告食物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6起,中毒人数3415例,死亡22例。
夏秋季是食物中毒事件高发阶段,为加强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食品安全意识。10月31日,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场监督管理局携手重庆日报、北京传益千里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发展中心,共同走进南岸区迎龙小学开展食品安全校园行公益活动,为青少年提供食品安全科普宣传,进而推动公众关注食品安全,共享美好生活。
联合签署体验科学知识
在校园操场一角设置了重金属、农残、兽残危害等科普宣传展板供孩子们参观学习,提高防范污染超标果蔬的意识,并“关注食品安全,共享美好生活”主题喷绘邀请学生代表联合签署,共同助力食品安全。在现场还设置了检测体验区域,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为孩子们讲解演示如何检测食品安全,并参与快速检测体验。孩子们纷纷围作一团仔细聆听着实验步骤,本环节有助于为孩子们赋能,以实践促进食品安全知识的巩固。
公益课堂促进“远离垃圾食品”
在学术报告厅内,由民生服务快速检测中心专家开展《远离垃圾食品》主题公益课堂为参与的学生科普食品安全知识。从五个维度对孩子们开展食品安全教育,通过互动发现,孩子们会自己点外卖,喜欢吃不健康的油炸、垃圾食品,在购买零食时不会看生产日期、厂家等信息,所以很容易食入“三无产品”,这些不可知的食物对他们的健康来说是一种不可预见的隐患,值得重视和积极引导。课堂的最后,主讲人也积极倡导孩子们学会辨别“垃圾食品”,提高自身日常食用的安全性,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迎龙小学六年级的邓泽轩:“我喜欢吃的东西都‘上榜了’,确实很不健康。我以后买零食一定看日期,找大厂家,大厂家不会为了一时利益毁掉自己的招牌,拒绝三无产品。”
生态艺术助力青少年成长
精彩的公益课堂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接下来的艺术涂鸦以蘑菇为创作对象,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灵感,提高美育。所作的帆布袋将送给所有现场的小朋友们作为纪念,铭记今日所学所见。根据示例图,孩子们画出了各种各样的蘑菇,有的小朋友表示:“这些蘑菇五彩斑斓的,一看就不能吃!”可见基本的一些食品安全知识,大家能熟记于心。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世间珍味不计其数,但若处理不当也存在诸多隐患,食品安全十分重要,不仅需要国家、社会以及学校的重视,小朋友们本身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重视食品安全,保护自己的健康。

- 后参与评论 (请友善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