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如何在社区呈现防灾减灾救灾力量



7月28日,纪念唐山大地震47周年暨陕西省防灾减灾高端研讨会,在西安市综合减灾科普馆举行,研讨会由陕西省减灾协会和陕西省地震学会主办。陕西省地震学会秘书长李平主持会议。
陕西省防灾减灾高端研讨会报告主题通过由西北大学地质系张登飞教授作“黄土地区高铁建设的几个灾害问题研究”主旨报告;由陕西省地球物理场观测与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冯希杰作“公元前780年户县东地震考证”主旨报告;由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高级工程师由宇军作“做好水情预报预警,为水旱灾害防御决策及水资源调度提供可靠依据”主旨报告;由西安市未央区环保志愿者协会荣誉会长刘文化作“社会组织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报告;由邦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刚志作“应急平台一体机助力基层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主旨报告;由西安鸿儒岩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韩许恒作“基于滑动力监测的滑坡远程实时监测预警系统”主旨报告等内容,分享交流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研究成果、经验作法及应用技术等。
由西安市未央区环保志愿者协会荣誉会长刘文化作“社会组织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主旨报告;他以壹基金安全家园公益项目执行和防灾减灾救灾真实案例等行动,从灾前、灾中和灾后多个方面的实践,解读社会组织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探索与行动。社会组织在党政相关部门指导下,通过公益项目在灾前开展基层建队伍、配物资、做培训、定预案、搞演练和勤宣传的六步法,参与城乡社区和乡村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灾中以速启动、快评估、急申报、精服务、稳民心和常支持的六步法,开展灾害救援工作,以专业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救援方式,将救灾物资和个性化的支持服务送到灾区一线,用充满人文精神的救灾方式,缓解灾害给群众带来和影响。在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以问需求、常陪伴、复秩序、兴文化、帮治理和美家园灾后重建的六步法,支持受灾社区群众建设韧性社区,夯实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备灾工作根基。
在主题报告交流中,刘文化特别强调,社会组织在参与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必须在党政部门统一部署下有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做好社会防灾减灾救灾治理工作的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的志愿服务及公益项目,在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协助党政部门和社会应急专业力量开展相关工作。同时,在开展防灾减灾救灾中,积极倡导向灾害学习,与灾害共生的理念,充分认识我们不能预测灾难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增强社区抵御灾害的能力,陪伴群众自发自主的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以低门槛引导群众参与防灾减灾救灾,以专业化的方式精准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化解群众忽视隐患和麻痹大意等相关问题,切实做好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工作。
据悉,在纪念唐山大地震47周年暨陕西省防灾减灾高端研讨会期间,大学生志愿者刘哲、刘云岑、孟少飞 、宋特 、刘耀威和中学生志愿者张培铖为会议提供志愿服务。西安市莲湖区唐都花园社区、汉北社区、大马路社区和未央区三九社区、颐秀园社区、珠江新城香槟社区的安全工作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学习社区防灾减灾救灾知识,不断提升社区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和能力。

- 后参与评论 (请友善发言)
